常用法律:
......关注公众号,阅读全部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等,了解最新法律资讯,还有更多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其二:仁者爱憎分明。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真正地爱人,也才能真正地厌恶人。” 一个人能做到爱憎分明是很不容易的,有时我们发现,有的人对某人私下里怨声载道,但为了个人的私事又会满脸笑容地去迎和人家;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爱人,爱哪些人,如何厌恶人,厌恶哪些人,这是很可悲的。当然,孔子认为厌恶别人,是因为对方有不对的地方,绝对不能因为对方身份或地位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要有原则,要正直。但厌恶别人也并不是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而是指出对方的不足,并帮助对方改正,文章对此接着进行了阐述。 其三:仁者乐于助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于加强仁道修养,那么他做什么事都是没有恶意的。” 有人把孔子的这句话仅仅理解为“立志加强仁道修养的人是不会干坏事的”,这有点太狭隘。有仁德修养的人肯定不会干坏事,但他有时所做的事在别人看来会不理解,甚至会招致非议,因为仁德之人的所做所为冲击了某些心胸狭窄之人或自私自利之人的利益。然而仁德之人是不会因为别人的非议而袖手旁观,他仍然会帮助心胸狭窄之人或自私自利之人改正不足,促其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把上下两句连起来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无恶也。 其四:仁者气节刚毅。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所欲望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式得到它们,君子是不会接受并处于其中的。贫与贱是人们所讨厌的,但不是因正当方式而变得贫贱,君子也是不会去这样做的。君子做事离开仁道,如何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可能在一顿饭的时间内就违背仁道,在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做的,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宁可站着生,不能跪着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气节的重要性,而人的气节是由人的内心修养决定的。孔子在这句话中所指的两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有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丧尽天良;有的人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富裕生活后,忘乎所以,骄奢淫迭,不能自拔,最后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这些都不是君子正道所为。一个人真正有了仁道修养,也不会是权宜之计,反映在一个人的气节上它将形影不离,它也必将使人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 作者在论述了“仁”道修养的重要性后,接着转写如何让人们加强“仁”道修养。 首先,加强仁道修养,必须充满信心,做到持之以恒。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没有人跟他比拟的;厌恶不仁的人,他实行仁德,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影响自身的发展成长。有谁能终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行仁道呢?(但在实行仁德方面)我还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也有这样的人,我只是未见到罢了。” 孔子的话是很现实的,一方面对随波逐流、不求上进的普遍社会现象很含蓄地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又指出,加强仁德修养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任何人只要用心,只要懂得努力,就可以得到良好的仁德修养。作者通过引用孔子的这段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肯定仁德修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指出,加强仁德修养,虽然不需要竭尽全力,但也必须充满信心,持之以恒,绝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做到持之以恒就必须态度端正,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法规 境外法规 司法解释 典型案例 国际法及国际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