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第三章 国富论(1)
看不见的手
管子的经济策论,建立在两大理论基石上,其一,是利益驱动;其二,是市场主宰。
管子认为,治民的关键,是“以利导民”,利益就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它是发展经济的动力: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而能引导利益从事经济活动的,就是市场:
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无市,则民乏。
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
管子甚至认为,通过市场,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物价变化、物资余缺等状况,而且可以看出社会治乱、人心向背的情况。
所以,发展经济的关键,是把握市场。
《管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问:“四郊的老百姓很穷,城市里的商贾却很富。我想削减商贾的利益、提高四郊老百姓的收入,怎么办?”
管子说:“好办。请将护城河的水,引到杭庄之间。”
工程实施一年后,四郊百姓果然富起来,城中商贾却收入减少了。
齐桓公问其中的缘故。管子说:四郊有了水,就有了生气,从而聚集了人气,很快就形成了集贸市场。有了集贸市场,一者,四郊之民可以做生意致富;二者,四郊之民购物成本也降低了。相反,市场繁荣了,就有了竞争,商贾们不得不降价,他们获利自然也就少了。
这就是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缩小贫富差距”。
管子特别重视集贸市场的建设。《管子》说: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国内平均每十余平方千米,就应该建立一个集贸市场,否则人民就会贫困。
分工理论
欧洲古典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两千年前管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正与此完全相合。管子认为,社会有多种事业,要有细密的分工,每个人只能“攻于一事”,不能兼搞多样,即“事之不可兼也”:
夫民必知务,然后心一,心一然后意专,心一而意专,然后功足观也。
具体分工要求是:
第一,农、工、商三大产业都有不同的专业要求。
农民要能“审其四时”、“备其械器”、“深耕均种疾耨”和“别苗莠”等;手工业者要能“辨其功苦”、“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陈以巧”等;商人要能“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还要会“料多少,计贵贱”等。不同产业对从业人员,必然有不同的要求。为了培养相应的熟练劳动力,必须实行专业化分工。
第二,手工业内部还要按行业分工。
对手工业(“百工”)而言,技术门类更多,要使“百工尽其巧”,必须大力培养“精材”、“良工”,办法也是必须要进行行业分工。《管子》中提到的行业,就有丝纺、刺绣、冶炼、制陶、铸币、木工、文巧以及农工器具和兵器制造等。
第三,要有专门的“装备制造业”。
管子特别将“装备制造业”(俗称“重工业”)提升到发展经济、军事的高度,加以重视。他认为,工农业生产还需要有好的工具、设备,军队还需要有好的武器、装备,这样,就要有专门制造工具、设备、武器、装备的行业,以“治百工之锐器”、“战胜之器”,办法还是进行分工。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