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第一章 千年大变局与新命题(5)
土地不够怎么办?他们也想过办法,这办法很简单,就是开疆辟土,向“蛮夷”要土地。西周一直处在战争之中,其中多数情况下,是去征服蛮夷,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蛮夷。征服一个,就得到一部分土地和一些奴隶,然后,就可以分封一些子弟。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上行下效”现象,即各诸侯国也开始了“开疆辟土”。如齐国将东夷尽收囊中;楚国将长江、湘江流域上百个小部落灭掉了;秦国则向西北大肆扩张;晋国、燕国也向北扩张;吴、越则向东南扩张。
这样的征伐进行下去,就搞得红了眼,他们先灭“蛮夷”,再灭异姓小国,接着又开始攻打中等国家、姬姓国家了,最后是混战一片。
相比之下,王室的“开疆辟土”能力比诸侯国要差得多。在西周时,理论上,它只能向西北开拓,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它常常受西戎的侵扰,直至首都被攻陷。
土地扩张,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诸侯做大了,就有了不睬天子、不执行制度的本钱。最后的结果是:周王室被包围在“大国”之中。
第三,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
“宗法制”靠的是血缘之亲,但这种关系,五代以上就淡化了,七代以上就没人讲了,九代以上,更是被人丢到爪哇国里了!这是不言自明的事。
再说,诸侯们为了开疆辟土,必须奖励功臣,这样,非宗室人员就要被分封、被重用,由此,宗法制又会进一步被破坏。
第四,生产力大发展,必然要突破生产关系。
一是冶铁、铸铁技术飞速发展,农耕工具得到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于是乎,诸侯国为了鼓励人们去大量开垦农田,就必然不能再宣扬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于是,私田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整个周王室制度的经济基础,便不复存在。
二是市场需求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国家从提高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也必须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此,“百工”逐步从奴隶身份变为自由民。自由民的大量出现,使得民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平民思想。诸侯国为了管理这些自由民,必须要推行新政;平民思想,也推动了新政的实施。
大国崛起
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在郑国等诸侯国的辅助下,跑到洛邑重新建立了周王室,史称“平王东迁”,从此,历史进入东周列国时代。由于记载东周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为《春秋》和《战国策》,人们又把东周时代叫做“春秋战国”,年代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其分界线一般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个事件为标志,具体年限则有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75年和公元前468年三种说法。
平王东迁之后,出现了一个局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边是王室式微,一边是大国崛起。这两个方面,又是融为一体的:王室式微,需要依赖诸侯国,从而促成了大国崛起;大国崛起,又威胁了王室,使得王室更加式微。
第一个崛起的大国是郑。郑国是正宗的周王室子弟国,第一代君主是周厉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幼弟。可是,“亲不过三代”,幽王之乱时,郑武公趁机迁都、扩大势力,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诸侯国。武公的儿子庄公,是个非常工于心计的家伙,他利用担任王室辅助大臣的地位,假公济私,还逼着周王室和他互换太子为人质,把“宗法制”破坏殆尽。东周第二代天子周桓王想教训他,出兵伐郑,结果,不仅仗打败了,周桓王肩上还挨了一箭。天子被诸侯射伤,这是一个标志,天子的权威完全丧失,大国崛起的时代,正式到来。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