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上一页 傅佩荣《论语》心得 论语

束修问题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一般的翻译是:“自己带着薄礼来见我,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这是合乎人情的想法,既表示学生的诚意,又肯定老师的负责态度。问题是:如果完全合乎人情,大家都有大致的共识,孔子又何必郑重其事地如此宣称呢?

  试问:难道有的老师比孔子更清高、更热心教学,以致学生不带薄礼,他也愿意教诲?或者,难道有的老师要求过苛,学生带着薄礼,他也不肯教诲?这两个问题似乎都站不住脚。由此显示,孔子的话如果这样翻译,大概不太正确。

  人类天性渴望求知。——亚里士多德首先,我们知道“束修”是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大学时所奉出的薄礼。它成了专有名词之后,也可以用来指称十五岁的男子。因此,东汉儒者郑玄就曾直接论断:“束修谓年十五以上也。”(引文见《后汉书·延笃传》,李贤注)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譬如以“弱冠”表示男子二十岁,以“及笄”表示女子十六岁。孔子以后,大家也常以“而立”表示三十岁,并以“不惑”表示四十岁。

  有教无类。其次,要考虑孔子说话的语气。他会用“以上”来形容自己高高在上吗?应该不会。“以上”如果不指自己的特殊地位,又指什么?我特地翻检《十三经》索引,发现整部的《十三经》里,没有“自行……以上”的说话格式。倒是“自……以上”的格式出现两次。在《周礼》两度记载:“自生齿以上,皆录于版。”意思很清楚:从一岁(长出牙齿)以上的小孩,都要登记户口。既然“长出牙齿”不能“以上”或“以下”,只有“年龄”可以“以上”或“以下”,这句话无疑是针对年龄而言。

  结论是:孔子的话应该念成“自/行束修/以上”。意思是:从十五岁(可以行束修之礼的人)以上。换言之,只要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诲。这正是“有教无类”(《卫灵公》)的心怀与抱负。至于实际上是否带着薄礼,反而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了。这种关键地方不可等闲视之。不然,难免像冯友兰一样,说什么“生活总是要维持的”,又说孔子比不上苏格拉底,因为后者声称不收学费云云。

  孔子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处访求名师指点。现在卓然成家,回馈社会,嘉许后生,十分合理。他向来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断然不会在意什么薄礼。当然,有些人强调礼不可废,以示诚意。我完全同意。但是问题是:孔子在此所关心的是“礼”呢,还是他的教育热情?一念之差,可能完全扭曲了孔子的本意。从用语习惯、说话重点、教学主张各方面看来,我赞成郑玄的解释,以束修为年龄之别称。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