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闂傚倷鐒﹂惇褰掑春閸曨垰鍨傞柧蹇e亞娴犳岸姊绘担鍛婂暈婵炲弶锕㈠畷鏇㈠箮閽樺鍘洪梺鍝勫暙閻楀棝宕¢幎鑺ョ厽闁归偊鍓欓幃浣虹磼閹插绋诲ǎ鍥э躬閹瑩顢旈崟銊ヤ壕婵犻潧鐗忔稉宥夋煛瀹ュ海浠滄繛鎴欏灪閺呮悂鏌ㄩ悤鍌涘

闂傚倷鐒﹂惇褰掑春閸曨垰鍨傚ù鍏兼綑缁犵儤绻濇繝鍌滃闁哄绶氶弻鏇㈠醇濠靛洤娅濋梺鍝勵儐閻楃娀寮婚敓鐘茬倞闁宠桨妞掗幋閿嬬箾閺夋垵鎮戦柛鏃€鐟╁濠氬Ω閵夈垺顫嶉梺鎯ф禋閸嬪嫰顢旈敓锟�

闂傚倷娴囬褍霉閻戣棄绠犻柟鎯у殺閸ヮ剦鏁嶉柣鎰皺閻撴垿妫呴銏″缂佸甯″畷鎴﹀Ω閳哄倻鍘介梺鍝勫€藉▔鏇㈠春閿濆鐓熸繛鎴炵懄鐏忔壆绱掔紒妯尖姇鐎垫澘瀚埥澶娾枎韫囷絼绱�

闂傚倸鍊烽懗鍓佹兜閸洖鐤炬繛鎴炰亢婵啿鈹戦崒婧撳綊寮伴妷鈺傜厱閻忕偛澧介惌瀣煕閻樺弶顥㈤柡灞剧洴瀵挳濡搁妷銈囩泿闂備浇顕х换鎰版晝閵壯勫床婵炴垶鐟ョ欢鐐寸箾閹寸偟鎳冩い蹇ユ嫹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插瀭闁汇垻枪缁犺銇勯幇鈺佸姌濞存粏顫夌换娑㈠箣閻愬娈ゆ繛鎴炴尭缁夊綊寮诲澶娢ㄩ柕澶堝劜濮f劙姊虹紒妯诲鞍闁搞劌澧庨幑銏犫槈濞嗗繒绐炲┑鐐村灦閻熴儵顢旈敓锟�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插瀭闁汇垻枪缁犺銇勯幇鍓佺暠闁活厽顨婇弻娑㈠焺閸忊晜鍨甸埢宥夋偐缂佹ḿ鍘遍梺瑙勬緲閸氣偓闁规煡绠栭弻娑橆潩閿濆懍澹曢梻鍌氬€峰ù鍥х暦閻㈢ǹ纾绘繛鎴烆焸濞戞ǚ鏋庨柟瀵稿仜閸樺綊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绀堟慨妯挎硾缁犳彃銆掑锝呬壕闂佽鍨伴惌鍌炲箖濞嗘搩鏁嗛柛灞诲€栭柨銈夋⒒娓氣偓濞佳囨偋閸℃蛋鍥敃閿曗偓绾惧鏌熼悙顒€澧繛灏栨櫆閵囧嫰骞掗幋婵冨亾閻熸壋鏋旂憸鏂款潖閾忓湱鐭欓悹鎭掑妿閻ゅ嫰姊洪崨濠冪叆缂佸娉涢埥澶愭偨閸涘﹥娅㈤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倷娴囬褍霉閻戣棄鏋侀柟闂寸缁犵娀鏌熼幆褍娈洪柛銉墯閸ゆ帡鏌曢崼婵囶棞妞ゅ繑鎮傚娲川婵犲嫧妲堥梺鎸庢磸閸庣敻鏁愰悙娴嬪牚闁告洦鍘鹃鏇熺節閵忥絽鐓愮紒瀣笧閳ь剚鐔幏锟�

闂傚倸鍊峰ù鍥綖婢跺ń缂氭繛鍡樻尰閸婅埖绻濋棃娑欙紨闁兼澘娼¢幃妤€鈽夊▎瀣窗濡炪倐鏅炵亸娆撳箟濮濆瞼鐤€婵炴垼椴搁弲锝夋⒑瑜版帗锛熼柣鎺炵畵瀹曟垿鎮╃紒妯煎幈闂佹枼鏅涢崯鐐电磽濮樿埖鐓忛柛鈽嗗幗鐎氾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闁靛/鍛厠闂佸湱铏庨崳顕€寮繝鍕ㄥ亾楠炲灝鍔氭俊顐g懇瀹曟洟鎮㈤幖鐐扮盎闂佽宕樺▔娑㈠几閹达附鐓熼柨鏇楀亾缂傚秴锕璇测槈閵忕姷鐫勯梺閫炲苯澧扮紒顔界懇楠炴帡寮埀顒勫礂濠婂牊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闁靛/鍛厠闂佸湱铏庨崰妤呭磹閸偁浜滈柡宥庡亜娴犳粍淇婇锛╂垿濡甸崟顖氱閻犺櫣鍎ら悘渚€姊洪棃娑欙紨闁瑰嚖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闁靛/鍛厠闂佹眹鍨婚弫鎼佹儗閸℃稒鐓曠€光偓閳ь剟宕戦悙鐑樺亗闁靛繈鍊曠痪褔鏌涢锝団槈濠碘€虫健閺屾洟宕遍鐔奉伓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勫€婚々鍙夌箾閸℃顒熺憸搴☆嚗閸曨垰绠涙い鎺戝亞閸氬姊绘笟鈧埀顒傚仜閼活垱鏅堕濮愪簻闁哄洦锚閸旀岸鎽堕弽顓熺厱闁规澘澧庣粙濠氭煥濞戞ɑ鎼愰柍瑙勫灴閹瑥顔忛绛嬧偓鍡涙⒑閻熸澘娈╅柟鍑ゆ嫹

婵犲痉鏉库偓妤佹叏閻戣棄纾绘繛鎴欏灪閸婅埖绻濋棃娑卞剰缂佺姷鍠栭弻宥夊Ψ閿旂晫浼囬梺鍝勵儐閻楃娀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

闂傚倸鍊烽悞锕傚箖閸洖纾块柡澶嬪殾濞戙垹绀嬫い鏍电稻閺呪晠鎮楅獮鍨姎婵炶濡囨禍鍛婃償閵婏妇鍘搁梺绋挎湰閸濆孩绂掗幒鏃傜=闁稿本鍑瑰Σ鍦磼缂佹ḿ鈯曠€垫澘瀚埥澶娾枎韫囷絼绱�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閻愬唽缂氭繛鍡樻尭鎼村﹪鏌$仦璇插姎闁活厽顨堥幉绋款吋婢跺﹦鍘洪梺鍝勫暙閻楀﹪寮查幖浣圭叆闁绘洖鍊圭€氾拷

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曞倸钃熼柕濞炬櫓閺佸嫰鏌涢埄鍐噭闁稿繑绮撻幃瑙勩偊鐟併倐鍋撻埀顒勬煛鐎n偆澧甸柡灞诲姂閹倝宕掑☉姗嗕紦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婵°倕鎳庨崹鍌炴煕閹捐尙鍔嶉柛蹇旂矒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鈷氭椽鏁冮埀顒€鐜婚崹顔规瀻闁规儳绉村ú顓炵暦瑜版帩鏁婇悷娆忓娴滄瑩姊绘担鍛婃儓婵炲眰鍔戝畷鎴︽偄缁嬫鍤ら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鍛村煝瀹ュ鍗抽柕蹇曞У閻庮剟姊虹紒妯哄闁圭⒈鍋嗙划鍫ュ磼濞戞牔绨婚梺纭呮彧缁插墽娑甸崼鏇熺厾缂佸娉曠粔娲煛鐏炲墽鈽夐柍璇叉唉缁犳盯骞橀幖顓炴暏缂傚倸鍊峰ù鍥ㄣ仈閸濄儲宕查柛顐g箥濞兼牕鈹戦崒婧撶懓顔忓┑瀣拺妞ゆ挶鍔庨悾杈ㄧ箾閸喐銇濇慨濠呮缁瑧鎹勯妸褏鏉介梻浣告啞濮婂綊宕归崹顔炬殾闁哄洢鍨圭粻缁樸亜閺冨洦顥夊ù鐘灲濮婃椽鎮烽弶鎸幮╅梺娲诲幖閻楁挸顕i妸鈺傚殟闁靛/鍜佸晭濠电姰鍨煎▔娑㈩敄閸℃瑧鐭嗛柍褜鍓涚槐鎾存媴閻e苯鐗氶梺绋块閻忔碍绌辨繝鍕ㄥ亾濞戞鎴炲垔鐎靛摜纾兼繛鎴烇供閸庢劙鏌¢崒妤€浜鹃梻鍌氬€峰ù鍥Υ閳ь剟鏌涚€n偅宕岄柡宀€鍠撶划娆撳箰鎼淬垹闂梻渚€娼уΛ妤呮晝椤忓牆绠栫€瑰嫭澹嬮弸搴ㄧ叓閸ャ劍鎯勫ù灏栧亾闂傚倷鑳堕崕鐢稿礈濠靛鍨傞柛褎顨呴弸浣衡偓骞垮劚濞诧絽鈻介鍫熺厾婵炴潙顑嗗▍鍛存煛閸涱亝娅婇柡宀嬬秮閹垽宕妷锕€娈忕紓鍌欑瀵爼宕曢幎钘壩ラ柟鐑橆殔闁卞洭鏌¢崶鈺佷沪妞ゃ儲绻堝铏圭磼濮楀棙鐣堕梺缁橆殔缁绘ɑ淇婄€涙ḿ绡€闁告洏鍔屾禍楣冩煕椤垵浜濈紒璺哄级閵囧嫰骞嬪┑鍫濃叡缂備緡鍠栭敃顏堛€侀弴銏犖ч柛鈩冾殢閳ь剚绋戦—鍐Χ閸℃瑥鈪甸梺绋匡攻椤ㄥ牏鍒掗崼鐔风窞闁归偊鍓涙鍥⒑閸愬弶鎯堝ù鍏煎浮楠炲鈹戦幘鍏夊亾閸喓鈧帒顫濋敐鍛闁诲孩顔栭崰妤呭箰閸愬樊鍤曢柛顐f礀缁狅絾銇勯幘璺烘毐闁哄矉鎷�

(请在使用前对文本的时效性进行确认,内容以全国人大、国务院等公报为准)

Chinese Products for Export Prisoner's Dilemma 五险一金 法律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 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九条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二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五条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二十五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第二十七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九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第四十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四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八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五十二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十四条 依照本法第九条规定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下同)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销原批准。

  第五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

  第五十六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五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十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确需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六十一条 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

  第六十二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六十三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第六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第六十五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六十九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第七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七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七十二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七十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七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七十八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第八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八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第八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二)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四)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五)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六)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七)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八)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九)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第八十四条 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第八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八十七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八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第八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九十二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九十四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九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九十六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九十七条 本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关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宪法 Constitution 司法解释 条约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Labor Contract Law 国家赔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就业条例

(请在使用前对文本的时效性进行确认,内容以全国人大、国务院等公报为准)

闂傚倷娴囬褍顫濋敃鍌ゆ晪闁哄秲鍔庨々鍙夌節闂堟稓澧涢柛蹇旂矒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濞戔懞鍥级濡灚妞藉浠嬵敃閿濆骸浠洪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倷娴囧畷鐢稿磻閻愮數鐭欓柟杈剧畱鐎氬銇勯幒鎴濐仼婵☆偅锕㈤弻娑氫沪閹呭姲闂佸搫顑嗛悧鐘诲蓟閿熺姴鐐婇柨婵嗘-濞兼垵鈹戦悙鐐光偓瀣箯閿燂拷 闂傚倸鍊风欢姘缚缂佹ü绻嗛柛銉e妽濞呯姵淇婇妶鍛櫣闁藉啰鍠栭弻锝夊棘鐠恒劍顔堥梺鍝勵儐閻楃娀寮婚敓鐘茬倞闁挎繂妫ḿ鎴濃攽閻愮偣鈧骞忛敓锟� 濠电姷鏁告慨顓㈠箯閸愵喖绀冮柕濠忛檮椤斿嫭淇婇悙顏勨偓褏绮婚幒妤婃晪鐟滄棃宕洪姀銈呯睄闁割偅绻傚畵鍡涙⒑鐎圭姵顥夋俊顐g懅缁辩偤鏁撻敓锟�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闁靛鏅涚粻鐔兼煥濞戞ê顏柛蹇旂矒閺屾盯骞橀懠顒€濡介梺鍝ュТ濡繈寮婚妸銉㈡斀闁糕檧鏅滅瑧婵犵數鍋涢幏鎴﹀箯閿燂拷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敮妤呮倶濞嗘挻鈷戦悹鍥ㄧ叀椤庢鏌涢姀锛勫弨闁靛棗鎳忕缓鐣岀矙閸ф鏁规繝鐢靛Т閿曘倝骞婂鍥潟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烽悞锕傚箖閸洖纾块柟娈垮枛閸ㄦ繃绻涢崱妤佺闁诲氦鍩栭妵鍕冀閵娿儳鍔伴梺鍝勵儐閻楃娀寮婚敓鐘茬倞闁宠桨妞掔划鍫曟⒑鐟欏嫭鍋犻柛濠冪箞瀵鈽夐姀鐘栥劑鏌曢崼婵囧窛闁绘挻鎸搁埞鎴︽晬閸曨喗顎楅梺鎼炲妼閻栧ジ鎮伴鈧畷鍗炩槈鏉堛劍娅栨繝鐢靛仜濡瑩宕瑰畷鍥潟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曞倹鍋¢柕鍫濇川缁€濠冧繆椤栨繂鍚规い鈺冨厴閹鏁愭惔鈥愁潾闂佹椿鍘界换鍌炲煡婢舵劕绠奸柛鎰屽懐娉跨紓鍌欐祰缂堜即宕曢幎钘夋瀬妞ゆ洍鍋撻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绀夐柟瀛樻儕濞戙埄鏁嗛柛灞剧☉閺嬪倿姊洪崨濠冨闁告ɑ宕橀妵鎰板锤濡や胶鍙嗗┑鐐村灱濞呮洜鈧熬鎷�

闂備焦鐪归崺鍕垂娴兼潙纾圭紒瀣氨閺€锕傛煃瑜滈崜鐔煎蓟閿濆鐓涢柛灞炬皑娴犵厧鈹戦悙璺侯棈濞存粠鍓涢崚鎺撶節濮橆厽娅栭梺鍛婃处閸撴瑩鍩€椤掑倸浠遍柟顔挎硾閳藉螣缂佹ɑ瀚抽梻浣告惈閸婃悂宕愰悷閭﹀殫闁告洦鍨扮粈瀣亜閹捐泛啸闁崇粯鎸剧槐鎾存媴閸撴彃鍓板銈嗗灥閹虫劙鎳為柆宥庢晣闁绘ê鍟块弸鍌炴⒑閸涘﹥澶勯柛瀣瀵娊鏁撻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鐓欑紒瀣仢椤掋垽鏌涢埡浣糕偓鍧楀蓟濞戞﹩娼╂い鎺戝€搁。鍦磽閸屾氨校婵☆偄鍟村顐㈩吋婢跺娅㈤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閻斿皝鏋栨繛鎴炲焹閸嬫挾鎲撮崟顐熸灆閻庢鍠撻崝鎴﹀箖閻戣姤鍋嬮柛顐ゅ枔闁斤拷

濠电姷鏁搁崑娑⑺囬弶妫垫椽寮介锝庡仺闂侀潧顦弲娑橆渻娴犲鐓忓┑鐘叉捣閸樻盯鏌涢妶蹇斿

婵犵數鍋涢悺銊у垝瀹€鍕妞ゆ劧绲鹃崣蹇涚叓閸ャ劍绀冮悘蹇撻叄閺屾盯寮撮妸銉ヮ潾闂佺粯鐗炴禍顒傛閹烘鍋戦柛娑卞灣閿涚喖姊虹拠鈥虫灈闁挎洦浜滈悾鐑筋敂閸惊鈺傘亜椤撶喎鐏ユ繛鍫嫹

婵犵數鍋涢悺銊у垝瀹ュ洦鏆滈柟鐑樻尰閸欏繘鏌嶉崫鍕櫣闁活厽顨堥埀顒€鍘滈崑鎾绘煕閹伴潧骞愰柛瀣尰缁傛帞鈧綆鍋呭▍鏍⒑鐠恒劌娅愰柟鍑ゆ嫹

闂佽楠搁悘姘熆濮椻偓椤㈡牠宕ㄩ婊呯暥闂侀€炲苯澧撮柡宀嬬節瀹曠厧鈹戦崺瑁ゅ灩閳规垿顢欓幆褎鐏堥悗娈垮枔閸旀垿鐛崱娑樼骇閻犳亽鍔夐崑鎾活敇閵忥紕鍘搁悗骞垮劚閹冲繘骞栭幇鐗堢厱闁挎繂绻戠€氾拷

闂傚倷鐒﹂崕宕囨崲閹达附鍎楁い鏂垮⒔缁€濠囨煕濞戝崬鏋ゆい鈺冨厴閺屾洘寰勯崼婵嗗Б缂備焦鍔ч幏锟� 闂備焦鐪归崺鍕垂閾忣偆浠氶梻浣告啞濞叉﹢宕曢幎钘夌厺闁哄啫鐗嗛崡鎶芥煟閹邦剙鎮佺紒鎲嬬稻娣囧﹪鎮欓鍕ㄥ亾濠靛牏涓嶉柡宥庣仜濞戙垹閱囬柡鍥╁枑濞呮牕鈹戦鏂や緵闁稿妫涚划鏃堝箰鎼淬垹寮垮┑鐘绘涧鐎氼剟鎮橀鍛箚闁圭粯甯楅崯鐐烘倵闂堟稑鎮戦柟宄版噺椤︾増鎯旈敐鍡楁疄闂傚倷鐒﹂惇褰掑礉瀹€鈧埀顒佸嚬娴滅偤骞戦姀鐙€娼╅悹楦挎閿涙盯姊洪棃娑辨Ф闁稿酣浜跺Λ鍕吋婢跺鍘藉銈庡亽閸犳鈧熬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