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把“境外培训”改为“境外旅游”
过去,干部培训,非要去山西的大寨,或者去天津的小靳庄。效果总是有一点,起码看到人家是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如果光是看文件,看报道,再多也是间接知识,没有身临其境那样体会深刻。
改革了,但是培训的方式还几十年遗留下来的。听说南街村搞得好,于是一窝蜂去南街村;深圳搞得好,就一窝蜂去深圳。
改革后的培训,也有不同于以前的地方,那就是增加了境外培训的项目。承认自己的地区和单位落后,承认自己的国家落后,是好事情。把培训的眼光延伸到境外,本来是高瞻远瞩,有全球观念,应该提倡才是。境外培训,就是与时俱进。至于说培训非要到外国特别是美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也说得过去。美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管理属于世界一流。官员们也的确应该去学一学。
可是,大部分培训应该通过信息交流进行。各种资料,网络上很多,如果想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方式,信息是足够了。如果连图书馆的、网络上的信息都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就提着旅行箱到境外培训,的确也是一种浪费。
四川人民政府害怕这样的浪费,规定了每个官员每年的境外培训不得超过一次。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官员干四十年,就可以境外培训四十次。每次一个月五万元人民币,四十次就是200万元。所以,四川的规定,跟禁止已婚官员与情夫生孩子一样,既幼稚又可笑。
既然境外培训引起这么多反感,倒不如直接叫成“境外旅游”。“干什么去了?”“到境外培训去了。”“培训什么项目了?上什么课?美国那红绿灯是怎么管理的?管理学有什么新的趋势?失业问题怎么解决?有人挪用贪污养老金吗?黑人有选举权吗?”等等,等等。你一说“培训”,人家一定会问你乱七八糟的许多问题,让你答不出来。可是,如果别人问:“干什么去了?”你说:“到境外旅游了。”一问一答,别人也不好再怀疑什么,抓不住你假公济私的把柄。
再说,寓教于乐,古已有之。一边欣赏外国的大好河山,一边学习人家的环境保护;一边在赌场下注,一边思考红灯区的管理。这样把旅游与培训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培训方法。至于经费,吃饭能报销,坐车能报销,手机能报销,那境外旅游也有办法报销。所以,改成“境外旅游”,不会阻挡官员们在旅游中接受自觉自愿的培训。而且,寓教于乐,正大光明,不必遮遮掩掩。
叫“境外培训”,也容易引起没有办法去境外培训的人的反感。就像很多机关修建的“培训”中心,空挂“培训”之名,暗行商业之道。不如直接叫宾馆、酒店来得省事。所以,“境外培训”还是叫“境外旅游”好。
最后,叫“境外培训”,申请护照和签证就难一些。特别是签证,外国的大使馆会让你提供境外的接待单位或者地方,提供邀请信、培训课程大纲等文件。如果直接说是旅游,人家就不管什么接待单位了,通过旅行社就可以办妥。来中国旅游的人很多,去境外旅游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大使馆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还是叫“境外旅游”好。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