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培训文摘下一页 管理培训:成功经理核心能力培训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2005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农业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一、2005年,垦区阳光工程培训的总体情况

2005年,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给黑龙江垦区下达的示范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指标2万人;并接到国家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

一年来,在国家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垦区上下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不懈努力,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转移培训任务。2005年,垦区共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23985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的22227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92.67%。共筹集资金总额817.9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企业筹集259.31万元,各转移培训基地垫付258.61万元,对培训对象全部实行免费。

已经转移就业的22227人员中,在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的3433人,在北大荒集团肉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的2972人,在鄂尔多斯北大荒羊绒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的2014人,在友谊北大荒鹅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的904人,在红兴隆牛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的3572人,从事养兔、养貉512人;从事粮油加工的1009人,从事机械维修的1755人,在建筑行业就业的3007人,从事家政服务业的1235人,到外地二、三产业就业的1814人。

二、垦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主要特点

第一,领导重视培训,组织得力,做此项工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2004年农垦总局下发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成立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的通知》(黑垦局办文〔2004〕33号)。指导小组组长由农垦总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务处、教育局、科技局、建设局、物价局、畜牧水产局、党委宣传部、农垦日报社、广播电视局等10个部门组成。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5人,负责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和指导。各分局按照总局的要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经过两年的工作运行,各项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总局领导在总局机关经费十分紧张,仍然多次安排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的同志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业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二,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明确相关政策和具体任务。按照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求,总局下发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印发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垦局文〔2004〕118号),方案明确了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培训基地的认定程序、培训内容、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总体工作目标的保证措施等内容。2005年根据2004年的工作情况进一步的规范了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005年的培训任务。制定了《2005年垦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按照计划要求,把培训指标分解到各培训基地,以便监督落实。

第三,规范整合培训基地,提高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真正让受训人员受益。按照《农业部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农科教发〔2004〕4号)文件要求,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在全垦区确定转移培训基地15个,并下发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办公室关于认定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通知》(黑垦局办文〔2004〕34号文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经过2004年的一年的运行,在2005年初我们对这十五个培训基地进行了评估检查,对不开培训工作的一个培训基地进行了摘牌处理,对三个工作不好的基地进行了黄牌警告,同时又曾加了一个培训基地,通过检查处理,现十五个培训培训基地都能认真开展工作。同时,这些基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训质量明显加强。

第四,严格培训资金申报程序,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根据国家规定,垦区要求各培训基地降低收费标准,并将财政补助资金直接补给培训基地。为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发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增收的目的,垦区注重了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建设。2004年,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几点意见》(农总培办〔2004〕2号文件)。同时,印发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登记卡》、《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台账》、《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台账》,简称“两个台账、一个卡”,重点录入培训对象的基本信息。2004年,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与欣诚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开发的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软件,加强了转移培训的基础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我们贯彻落实农科教发[2005]004号文件,建立公示制度、推行“第一节课”制度、规范台账制度、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通过上述政策的落实,保障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五,面向市场培训,确立一批科学实用的培训项目。从开展这项培训以来,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聘请36名专家,组成了9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垦区9个分局的38个农场进行项目调研。先后召开38个座谈会,参加座谈人员近千人,最后确定转移培训项目47个。其中,围绕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开发的奶牛、肉牛、生猪、鹅、绒山羊、鹿、獭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12个项目,参加人数众多,转移就业率较高。此外,有些培训基地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正在与省内外一些技工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陆续推出数控技术、数控洗镗、数控加工、电工、铆工、钳工、车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一批转移培训项目。


第六,适应培训需要,打造具有农垦特色的“落地式”教材。组织开发好一套实用到位的教材是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的关键。总局阳光工程办公室与总局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开发教材过程中,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召开参与编写教材的专家、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主要是明确定位和具体要求。二是通过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让专家们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保证编写出的教材有的放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三是成立由领导、部分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对教材的内容和案例进行严格把关,使编写的教材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符合垦区经济发展和职工发家致富的实际需要。两年来,先后编写了12册具有垦区特色的“落地式”培训教材,文字总量达70万字。目前,这套教材已经成为垦区开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指定教材,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第七,不惜重金培训,整合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垦区通过报刊、网络和以往建立的工作等渠道,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面向社会不惜重金选聘师资。经过严格选拔,现已与128名省内外专家签约,并颁发了《聘用证书》。其中,有63名专家被列入培训基地开展转移培训师资团队,他们分别来自吉林、辽宁、内蒙古和本省的15所高校和12所科研机构。


第八,基层培训企业大力支持,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各分局农牧场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的单位向养殖大户提供流动资金,有的对参加培训人员实行“三免、一补”,即免书费、餐费、培训费,补偿义务工费,有效地调动了培训对象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入开展。


三、垦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财政培训补贴标准太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黑龙江垦区没有财政,配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多数企业自筹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转移培训基地资金紧张,垫付困难。转移培训对象又多是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向个人收取培训资金不可能。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垦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因素。


(二)需要培训转移群体的就业观念陈旧,影响异地转移就业。许多人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就业才是就业,到非国有企业就业低人一等。还有的对用人单位的条件要求过高。


(三)培训就业信息量小。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建立起来。许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垦区的劳动力资源信息也没有完全纳入计算机管理,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更多

培训文摘

培训网-农民工转岗培训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