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别裁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禅解】
卓吾曰:原思辞禄,欲脱其身于“谷”之外。孔子耻谷”。欲效其身子“谷”之中。
方外史曰:若知素位而行。便不肯脱身“谷”外。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禅解】
为仁,决不是者样工夫。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禅解】
得少为足,便是怀居,与“不知老之将至”相反。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禅解】
“言逊”,不是避祸,正是挽回世运之妙用耳。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禅解】
有见地者,必有行履。有行履者,不必有见地。故古人云:只贵见地,不问行履也。倘无行履,决非正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禅解】
千古至言,文不加点,故“不答”也。出后而赞,正是不答处。不答,又就是赞处。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禅解】
警策君子,激发小人。小人若仁,便是君子,那有定名。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禅解】
作文要诀。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禅解】
无怨就是乐。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卓吾云:切问。)】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禅解】
卓吾云:知、廉、勇、艺,是铜铁;礼、乐是丹头。
方外史曰:四子若能文之以礼、乐,则四子便各各成人,非要兼四子之长也。礼是此心之节文,乐是此心之太和,诚于中而形于外,故名为文,非致饰于外也。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禅解】
此与得见有恒,抑亦可以为次之意同。
卓吾云:然则今之不成人者极多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禅解】
卓吾曰:是乐取之词,非猜疑之语。
方外史曰:圣人见人之善,如己之善,与后儒自是不同。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禅解】
“不以兵车”。故“如其仁”,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实话。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禅解】
大丈夫生于世间,惟以救民为第一义,小名小节,何足论也!天下后世受其赐,仁莫大焉。假使死节,不过忠耳,安得为仁?况又不必死者耶!当知召忽之死,特匹夫匹妇之谅而已矣。王珪、魏征,亦与管仲同是个人。若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本非圣贤之谈,正是匹妇之谅,故《易辞》曰:桓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大丈夫幸思之。
卓吾云:因他谥文子,故曰可以为文。文字不必太泥。总之,极其许可之词。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禅解】
低低人尚有大用若此,况肯用圣贤者乎?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禅解】
正要人怍。
【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禅解】
陈恒三子,一齐讨矣。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禅解】
不能阙疑,便是自欺,亦即欺君。
今之不敢犯君者,多是欺君者也。为君者喜欺,不喜犯,奈之何哉!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禅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达”故不器,“下达”故成瑚琏斗筲等器。若不成器者,并非小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禅解】
尽大地是个自己,所以度尽众生,只名为己。若见有己外之人可为,便非真正发菩提心者矣。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禅解】
千古圣贤真学问,真血脉,不亿使者一言点出,真奇!真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禅解】
末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正是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禅解】
卓吾云:“耻”字何等精神,“过”字何等力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禅解】
仁者、知者、勇者,三个“者”字,正与“道者”“者”字相应,所谓一心三德,不是三件也。夫子自省,真是未能。子贡看来,直是自道。譬如华严所明,十地菩萨,虽居因位,而下地视之,则如佛矣。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禅解】
“不暇”二字,顶门针也。若能思齐内省,则虽妍蕊立辨,不名为“方人”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禅解】
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禅解】
不惟拣去世间逆亿,亦复拣去二乘作意神通矣。
世人自多诈则恒“逆诈”,自多不信,则恒亿“不信”。圣人哀之,故进以“先觉”二字。若欲先觉,须从不诈、不疑、不逆、不亿下手,直到至诚地位,自然任运先觉。苟不向心地克己复礼,而作意欲求先觉,便是逆亿了也。故曰“君子可欺。”唯“可欺”,方为君子耳。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禅解】
可以人而不如马乎?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禅解】
达得怨亲平等,方是“直”。若见有怨,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怨”宜忘,故报之以“直”,谓不见有“怨”也。“德”不可忘,故报之以“德”,谓知恩报恩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禅解】
心外无天,故“不怨天”。心外无人,故“不尤人”。向上事须从向下会取,故‘‘下学而上达”。惟其下学上达,所以不怨不尤。今人离“下学”,而高谈“上达”,譬如无翅,妄拟腾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禅解】
子服眼中有伯寮,孔子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伯寮自谓想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可见圣贤眼界胸襟。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禅解】
程子曰:四者非有优劣。所遇不同耳。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禅解】
只此一语,描出孔子之神。盖知可而为者,伊尹、周公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不为者,伯夷、柳下惠等是也。知可而不为者,巢、许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为之者,孔于是也。若不知可与不可者,不足论矣。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禅解】
既知音,亦知心,但不知木铎之意耳。“果哉!末之难”却与“知不可而为之”作一注脚,可谓难行能行。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禅解】
“古之人皆然”一句,伤今思古,惨甚痛甚。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禅解】
尽十方世界是个自己,竖穷横遍,其体、其量、其具,皆悉不可思议.人与百姓,不过自己心中所现一毛头许境界耳。
子路只因不达自己,所以连用两个“如斯而已乎”,孔子见得“己”字透彻,所以说到“尧、舜犹病”,非病不能安百姓也,只病修己未到极则处耳。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禅解】
以打骂作佛事。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禅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都看作两橛。若知“下学而上达”,则日益处,即日损处矣。今童子而居位并行,何等志气,但恐其离下学而求上达,便使依乎中庸之道,故令之将命,所以实其操履耳。
居位,即是欲立。并行,即是欲达。皆童子之所难能,故知不是仅“求益”者。
卓吾云:在居位并行处,见其“欲速成”,非不隅坐随行也。若不隅坐随行,一放牛小厮矣,何以“将命”?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学而第一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为政第二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八佾第三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里仁第四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公冶长第五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雍也第六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述而第七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泰伯第八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子罕第九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乡党第十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先进第十一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颜渊第十二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子路第十三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宪问第十四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卫灵公第十五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季氏第十六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阳货第十七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微子第十八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子张第十九 蕅益禅师论语禅解 尧曰第二十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