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下一页 企业内训培训网-培训

 

奥运盛装下的体育管理培训

“筹备2008年奥运会,在时间上一定要为人才的培养打出提前量。”北京体育局的一位官员深有感触地说,“我曾经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的工作,当时是我们第一次举办这种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好多概念都缺乏基本的认识。申奥成功之后,我的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奥运之前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奥运催热体育管理培训 

从3月底开始,北京奥组委将奥运培训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确定了这项总数达20万人的培训工程的对象、任务和主要培训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培训目标是“培养一批既懂体育规则、了解国际惯例、懂外语,又善于交往的体育管理骨干”。 

事实上,在奥运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得到明确之前,一些社会化的培训机构早就开始热炒奥运概念,在2003年、2004年率先推出的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复旦体育产业方向MBA、北京体育大学与美国俄亥俄大学体育管理硕士等项目因为瞄准奥运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得到了奥运主管部门的支持,而颇为引人注目。此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和一些社会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体育管理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被穿上“奥运”的盛装推出,并不约而同将培养目标锁定为——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时至今日,这些项目的运作状况如何呢?记者了解到,目前,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第一期即将结业,第二期也已如期举行;复旦体育产业方向MBA首期北京班是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的项目,从去年6月起每月一次在北京体育大学上课;而北体大引进的美国俄亥俄大学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课,已延至今年6月,还有一些项目则应者廖廖。 

那么,同样是着眼于为奥运培养高级经管人才,为何境况相差甚远?心系奥运的“体育硕士”或“体育MBA”不是简单的应景之作,要打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项目需要哪些方面的修为? 

奥运前的冲刺与商机前的知识储备 

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而到2008年,我国至少需要1万名左右的体育专业管理人才,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仅在奥组委任职的工作人员就要达到4000多人。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从几百人到近万人的人才扩充,系统而集中的体育管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那么,对于近万人的候补人群来说,他们对这种“上阵前的突击培训”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记者采访了一些体育界人士和体育管理项目的在读者,发现他们可分为两个人群,有着各自的学习需求:一个人群是与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实施密切相关的官员和工作者,他们希望提高管理水平,把参加培训作为“奥运前的冲刺”;另外一个人群来自与体育相关的行业,他们看准了奥运带来的巨大商机,希望提前做一些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 

前一个人群大多从事体育实践多年,他们需要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以便更好地服务2008年奥运会的管理工作。一位学习者表示,从参加体育工作到现在,一直没有机会再参加系统的学习,而奥运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机会。 

作为第二种人群的代表,一位清华-悉尼项目的在读者之前的工作经历完全在体育行业之外,他参加学习的原因是:“从个人的角度说,期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一个渠道参与2008年奥运会;从生意的角度来说,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奥运之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在体制上肯定会有突破,将进入一个市场转型期,会有很多的生意机会,具体在哪儿?现在还不清楚,但我们必须先进行知识的储备。”另外一些已经有多年体育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更看重培训所形成的业内交流机会和资源互动平台。 

这两种需求背后的人群构成了目前体育管理培训的主要消费者。拿人气最旺的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来说,其绝大多数学员是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奥组委和地方体育局的官员,以及来自体育相关产业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课成了“故事会”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