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第二章 还诸子百家本来面目(2)
四是兵书,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
五是数术,分天文、历谱、五行、蓍筮、杂占、刑法六种。
六是方技,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
按这种分类法,诸子类的人物与著作的范围只是“十家”,时间跨度则是有史以来直至西汉末年,如西汉的《淮南子》等,都包括在其中。
本书宗旨,既然是为了全面反映“诸子百家”的文化成果,则在范围上,就相当全面,几乎包括了上述六大类的全部内容,仅剔除了其中的蓍筮、杂占、房中、神仙等四种。
时间跨度上,则大大缩小,仅取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和著作,具体说来,就是从管仲到吕不韦。
第二,关于资料的使用。
先秦的典籍,遭遇了无数次灭顶之灾,其中,在班固时代,已经遭遇五场大灾难。第一场是各学派人物对古籍的修改,其中尤以孔子及儒家人物对“六经”的修改为甚。第二场是战国的战火,尤以秦国吞并六国为甚。第三场是秦始皇的焚书。第四场是项羽烧毁秦王宫。第五场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对其他典籍的毁弃、对“儒家经典”的修改。所以,班固时代,原籍已经非常不完整。而此后,西汉传下来的典籍,又历经战火、焚书、修改,其中仅在清朝编撰《四库全书》中,原籍就“亡失大半”!
而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人就有做伪书的习惯。我们要引用真正的典籍,实在太难了。
本书为了避免繁琐的考据,只得对资料做如下处理:只取学术界公认的可靠的书、可靠的部分,对学术界认为不可靠的书及某些篇章,不予采用。
第三,关于诸子原典的作者。
诸子里有很多书,作者既非一人、也不是一时所作,怎么办呢?我们的办法是,不考证,只阐述这本书的思想,并且,我们一律称这本书的作者为“某子”,如“管子”,在叙述管仲时,指管仲这个人;在叙述《管子》时,指《管子》书的作者。如此一来,“管子”一词,就有三重意思:管仲这个人、《管子》这本书的作者、《管子》这本书的思想。其他如墨子、庄子等,都是这个意思。但有一个小小的例外,即《商君书》的作者,按传统习惯,称其为“商君”。
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呢?因为本书的目的,是阐述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成果,而不是写文化史、更不是做思想家传记。
第四,关于原文的引用及翻译。
解读古代学术思想,必然涉及到对原典的引用以及引文(文言文)的翻译问题,其难处是:不引用原文,会失去说服力;引用而不翻译,就会妨碍普通读者的阅读理解;对引文全部翻译,则篇幅太长、叙述太累。怎么办呢?本书的处理是:“一译两不译”。“一译”,就是对作为证据的原文,比较难懂、也比较容易产生异义,则翻译。翻译又多采取意译。“两不译”,一是对众所周知的名言、名诗句,为了不破坏它的原汁原味,不译;二是对有些不需要普通读者去仔细理解的原文,出于篇幅考虑,就不再翻译了;但为什么还要引用呢?那是给业内人士看的,摆论据、用材料说话嘛!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不引用任何大人物的学术见解,作为本书观点的论据。
开山“五圣”
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一般将孔子列为诸子百家的开山人物,其中特别强调孔子删诗书、订六经、笔削春秋的功劳。同时,他们一再强调,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传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是第一个办私学的人。新文化运动后,这些说法大部分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但是,对孔子是第一个办私学者,仍然确定无疑。本书提出一些论据,否定了这一说法:第一,早在孔子二十来岁时,鲁国一个叫做叔孙豹的大贵族就说过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叫“三不朽”。可见,立言之事,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再说,孔子是个守礼之人,不会贸然干起办私学的活来。第二,也是在孔子很年少的时候,郑国与子产同期的一个叫做邓析的大知识分子,他不仅代人打官司,而且为了向平民推广法律知识,私自办学授徒。从文献上看,邓析才是第一个办私学教授学生,而且是教授平民的人。第三,如果关于少正卯这个人的历史记录比较靠谱的话,则少正卯至少也是与孔子同期办学的人,而且,他比孔子的招生能力更强,常常弄得孔子的学生都退学跑到他那边去了。即使少正卯的史实不确,前面两件事也足以证明,孔子不是诸子著书立说、办学授徒第一人。所以,不能把孔子列为诸子百家第一人。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