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儒学心传(3) 在孔子的时代,礼乐已经变味,但社会的礼乐体系还在,人们因三代的教化,心里还有礼乐的概念。所以孔子提出以诗、礼、乐来上行下化,仍然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礼乐、道德的环节出现了近乎真空的状态,法制那条红线取代了礼乐,成为惩戒、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礼法两条腿实际已经变成法律一条腿,也没有更好的诗、礼、乐等的高质素文化产品来起到良好的道德熏陶作用。诗呢?被武侠、言情乃至更低级趣味的垃圾文化所取代。乐呢?都是一些流行的感冒歌,或好莱坞泛自由主义、狭隘的英雄主义电影。那么今天的社会环境,人们连“礼”的概念都没有,又该怎样以礼领悟德、道呢? 不过,现代社会礼的形式虽已不存,但是礼的精神是古今一如的。“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义的礼治目标千古不易。所以只要我们领会礼的内涵,以十义之准绳提领言行,就依然能契入圣贤境界。我们从孔子所赞同的礼的精神内涵、为礼原则来看,“礼”所包含的核心元素包括:诚、敬、朴野、无我。 诚——“吾不与祭,如不祭”。礼应真诚,心行如一。诚者,心“净”无杂念,不是叫我们向神灵、祖宗讨好处。《大学》说: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摒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可见,不“自欺欺人”才叫诚,诚意其实就是“忠信”! 在这一段内容之后,《礼记·大学》引用了几句《诗经》,及《康诰》、《大甲》、《帝典》、汤之《盘铭》和“子曰”的话,充分强调“诚意”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关键,懂得诚其意,才是真正的格物、知本。而朱熹恰恰于此点悟不透,丝毫不明白子思以大块文章重点强调“诚意”乃万德之始的苦心,所以才将“亲民”错解为“新民”,稀释了《大学》以“诚意”为修身立德之本的意图。 《中庸》开篇也强调了“故君子慎其独也”,后面又再对“诚明”加以说明: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