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贵州省职业资格培训使15万下岗职工再就业
贵州省各级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网络之后,努力促进下岗职工培训再就业,省劳动部门也通过社会性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帮扶下岗职工。工会、劳动部门已成为培训下岗职工再捧“饭碗”的两大途径,从2003年至今,全省共计近15万下岗工人经过两个部门的帮助,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帮扶中心”成再就业培训又一途径
2005年11月21日,是省总工会开办新一期厨师培训班的第一天,家住贵阳市白云区的简洪贵天没亮就起来,好在8点半之前赶到课堂。“学一门技术对我找工作非常重要。”他告诉记者。
下岗8年的简洪贵在过去的求职经历中,都因不懂技术而错失许多工作机会。去年11月回到贵阳后,得知省总工会帮扶中心为下岗职工开办了再就业培训班,他便选择了厨师这门课程,他认为,学会了烹饪技术,即使找不到工作,自己也可以开一家小吃店。
2002年12月31日至2005年11月20日,省总工会和全省市、州、地全部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贵阳市总工会在33个街道和乡镇的一级工会也建立了困难职工援助站,成为劳动部门之外的又一条再就业培训途径。
全省各级工会以帮扶中心为平台,把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对困难职工进行具有工会特色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等,建立了促进再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从2003年至今,各级工会共对9.6万名下岗职工进行了职业培训,7万余人培训结束后再次捧上“饭碗”。
工会开辟多渠道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各级工会都成立了困难职工档案,这是为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第一手资料,随时了解他们在再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最新最适合的再就业信息。”省帮扶中心主任王家珍告诉记者,工会努力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帮助下岗职工在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以后找到工作。
“十五”期间,全省工会共组织了327次大、中型用工招聘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贵阳市帮扶中心从去年3月开始,每周都举办“周五职场见面会”,到2005年10月21日为止,有130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1000余岗位。2003年底,贵阳市帮扶中心成立了以安置“4050”人员为主的“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车辆停放服务中心”,相继开发了餐饮服务、无水洗车、交通协勤等项目,共安置大龄下岗职工700人,2004年5月,该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称号。
《职业资格证》炙手可热
2005年9月15日,下岗职工芦祥参加了劳动部门组织的钳工培训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他不仅拿到培训合格证书,还通过了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获得省劳动厅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之后,年近40岁的芦祥收到贵州铁合金厂机修公司的聘书。和芦祥一起培训后进入这家单位工作的还有300多人。
下岗4年多的芦祥说,现在很多企业招聘电工、钳工等都看重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次能顺利地再次端起“饭碗”,是因为他考取了《职业资格证》。
从2003年起,省劳动厅建立再就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始在本地区认定一批质量较高、社会信誉较好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近培训,同时鼓励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的培训中心参与实施再就业培训。3年间,贵州省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初见雏形,职工素质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社会培训学校惠及下岗职工
贵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是贵州省最早一家开办再就业培训课程的社会学校,并被省劳动厅正式授牌为“贵州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这所位于贵阳市的学校不但在该市开班,还长期把老师派遣到各市、州、地,义务为当地的下岗职工“送教上门”,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会流动的学校”。
开办至今,有4000多名下岗职工从高新技术学校学到了计算机、厨师、电工、物业管理等实用技能,有超过50%学习技术工种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其中大多数职工都是学校老师赶赴遵义、毕节、凯里、望谟、六枝等地方,现场手把手教会的。校长周红安告诉记者:“我们会为每个来参加培训的下岗职工发放教材、书包和文具,目的是提醒他们要像学生一样认真学习,重拾信心,从而再次踏上工作岗位。”
据了解,在21家省级“再就业培训基地”里,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性的培训学校。到目前为止,由贵州省劳动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共培训下岗职工18.6万人,使用资金培训补贴5703万元,7.5万名职工培训后再次就业;省级“再就业培训基地”共培训1.7万人,使用资金培训补贴1200万元,再就业率为40%左右。
技工学校的高就业率也吸引了下岗职工报名学习。在省内,共有天义电工厂技工学校、云马机械厂技工学校等56所技工学校,“十五”期间,许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学员还未毕业就已经和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蓝领”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全省技工学校共培训4.4万余人,平均就业率达85%以上。每年有1000多名下岗职工参加了技工学校的短期培训之后,再就业形势趋好。
更多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