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辽宁]锦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自省农委等六部门《关于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下发以来,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工作思路清晰,态度积极,方向明确,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主要体现在:
1、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志强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王广明任副组长、市农委等23个部委办局为成员的“锦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并抽调专人负责培训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以及各乡镇,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了服务组织,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培训、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态势。
2、通过各种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文件精神。一年来,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办公会、部门协调会以及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工作汇报会、现场经验交流会等,举办了全市乡镇长培训班。按照省里要求,落实任务指标,建立健全了指导、监督、检查、信息统计等各项切实可行的管理、考评制度,制定了转移培训实施方案,创办了“简报”,利用锦州市农业信息网开设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网页,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并进行专题报道,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氛围,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展开。
3、培训基地的认定工作已经完成。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对农广校、技校、职专、职教中心等符合条件的培训单位进行评估,已有26家教育机构确定为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了服装加工、餐饮服务、汽车驾驶、美容美发等40余个专业,充分发挥了培训基地的带头作用。
4、普遍制定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锦州市委、市政府于今年8月15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锦委发[2004]15号)。各县(市)、区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和信息网络,基本上实现了政策保障、资源共享、信息畅通的工作机制
锦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1、
摸清培训底数,夯实培训基础,多形式、多渠道实施培训阳光工程。凌海市自6月份“阳光工程”启动以来,把抓基础性工作作为贯穿阳光工程始终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个市现有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6.68万人,剩余劳动力9.25人,占41%。其中,通过外出务工、投靠亲友、自谋职业等输出形式,约有70%的劳动力已经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其余部分则是今后一个时期转移培训的工作重点。通过资源调查,摸清了底数,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为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这个市已将50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信息资料存入档案,市、乡、村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印发用工信息资料1万多份。目前这个市已确定职教中心等6家培训机构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其培训形式实现多渠道、多样化。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他们先后与省内外1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输送关系,实行订单培训,注重就业的安全性。目前,这个市实现转移培训2384人,其中安排就业岗位的1294人,占培训总人数的54%。
2、培训宣传到位,培训服务保障,各部门齐抓共管。黑山县在实施阳光工程上,层层下达劳务输出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同时,县里通过劳务输出机构和服务组织,把农业、劳动、财政、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了使全社会参与阳光工程这项活动中来,这个县组织了“黑山人在外地”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广泛推介黑山人在外地创业的事迹,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县里自上而下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保障组织,县里成立“劳务输出中心” ,各乡镇成立“劳务保障事务所” ,各村(社区)成立“劳务保障服务站”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目前,这个县已与省内外3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职业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近两年每年都举办一次用工洽谈会,为农民提供用工信息6000多条、就业岗位3万多个。
3、兴办培训企业,活跃培训市场,就地就近转移安置。凌海市大业乡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全乡大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安置、自我服务的新路子。这个乡的具体做法是:(1)全乡现有乡镇企业64家,安排剩余劳动力2120人。(2)全乡常年从事运输业的机动车326辆,可安排劳力600多人。(3)组织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全乡仅在城市从事装修和建筑业的就有800多人。(4)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项目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就地安排劳力2000多人。为保证剩余劳力的转移就业,这个乡安排了3名专职人员常年抓,配备了微机和打印设备,设立了信息发布板,创办了“简报” 。全乡连续4年免费为农民发送《致富信息》小册子2.7万份,还在41个村屯设立了信息发布窗口。今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这个乡还新建4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 ,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实了师资力量,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4、整合培训资源,盘活培训资产,使原有培训机构重新焕发生机。我市太和区地处城郊,原有农广校、农机校、职专、职高、电大和再就业培训中心等6家大小不等的教育机构。这些单位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制肘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这个区从“阳光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对现有培训资源存量进行了整合,将上述6个培训单位合并在一起,成立了统一的“区职教中心” ,专门承担农民工培训的任务。资源整合后,该中心将形成3个教学区,占地总面积达40多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有3个电教室、120多台电脑,可供百余名学员同时使用。还有服装加工、水电焊加工、餐饮服务、汽车驾驶维修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4个实验实习基地,对内搞教学,对外搞加工。这个中心今年已获得省财政支持30万元,预计明年可增至300万元。实践证明,整合培训资源,不但使这个区的培训资产得以盘活,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而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5、加强培训,注重转移,做好跟踪服务。锦州市农村劳动力总数87.6万人,剩余劳动力20.4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3.3%。到目前,全市阳光工程共培训9716人,其中实现转移就业7545人,占培训总人数的7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6000人转移培训任务。在阳光工程带动下,社会口径培训达10691人,实现社会转移农村劳动力达30243人,形成了北京、天津、青岛、大连、鞍山、沈阳、锦州等大中城市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基地,转移工作呈献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非常重视培训质量,最近锦州市农民工吴秋月在百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北京中兴国际公司录用;北京朝阳区保安公司已招用黑山人40名;北京市盛京超市甚至把4名业务主管的俏活也给了我市推荐来的农民市农民工。北宁市正安镇正二村组织本村150多名农民工到北京、沈阳、天津、长春等地生产和销售绿豆芽并逐渐形成了气候。我市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收到了政府满意、农民工知足、用人单位高兴的多赢效果。
从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总体工作看,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工为目标。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心年初伊始进行市场调研,深入到北京、青岛、天津探讨市场用人情况,签订就业岗位合同,先后举办了电气一体化、电子通讯、餐饮服务等培训班。现已输送到青岛、北京、天津就业。二是培训转移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凌海市的大业、余积两乡招商建成的鑫源织布厂、万融制衣、秦仕服装等企业吸纳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余人。三是培训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市重点乡镇棚菜生产、葡萄生产、订单辣椒、种子繁殖等劳动密集型高效农业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四是把握好两个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对应往届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直接安排就业。另一个切入点是在乡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外埠务工。五是科技型输出转移。在我市北宁、太和等县区近千名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养殖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外地从事技术指导工作。
锦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在抓培训转移后,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输出到锦州中兴纺织厂的棉纺班学员,学校与厂方多次沟通,解决学员的吃、住、工资等各项待遇问题;对于天津的餐饮班学员,学校多次派专人去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协调学员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学员思想工作,保证学员在外打工放心,家长安心;机电一体化学员被转移到青岛以后,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学校也都及时派人给予解决。义县有几名没出过远门的青年,到北京一家大酒店工作,因想家无心干活,县里多次派人与他们谈话,后来这几个人由于干得出色还受到了单位表奖。
在总结2004年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锦州市阳光工程办(锦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对2005年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也有很多想法,安排培训资金使用计划,进一步搞好信息网络建设,总结典型经验,用典型推动工作等,这些工作的实施将进一步把“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更多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