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培训文摘下一页 管理培训:成功经理核心能力培训

对垫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思考

作者:刘正中 来源:重庆市垫江县农业局

垫江是全国首批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县,为了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供借鉴性经验,我县各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和重庆市农业局、财政局等七部门的部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现将我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进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在开展该项工作中,我县紧紧围绕重庆市“三百”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及各培训基地的积极性。 
1、大力开展劳动力资源统计。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我县农村现有中青年劳动力28万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9.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占极少数。目前我县农村还有11余万劳动力未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并且每年以1万左右的人数在递增。在已转移的17余万农村劳动力中也还有相当数量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差、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返乡可能性大,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2、积极构建培训体系。我县借助广播、电台、报刊、因特网等媒体,积极发布招标通告,公招业主单位。通告发出后,先后有20余家培训单位前来投标。县阳光办通过对投标培训单位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培训规模的严格资质审查,并深入现场对申请单位的教学条件及近两年培训转移输出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认定。最终确定了垫江县益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垫江职教中心、垫江县一职中、垫江县二职中、垫江县交通驾校、飞腾电脑公司、科峰电脑公司、县就业局培训中心、重庆市建设岗位培训中心垫江分站、垫江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垫江县华峰科技发展公司等11家为单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并对各培训基地实行挂牌式动态管理。 
3、认真落实培训任务。按照重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阳光工程办公室统一下达的今年我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人的目标任务,我县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了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垫江县职教中心、垫江县益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11所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涉及计算机、电器维修、建筑、电焊、驾驶、缝纫、渔业捕捞、餐饮服务、家政服务、保安等。同时下达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送参加培训人员指导性计划的通知(垫劳领办发[2004]3号),并接受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考核。 
二、培训取得效果 
在培训工程中,我县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让身怀一技之长的务工者持证闯天下,找到用武之地,真正做到输得出、干得好、能挣钱。自实施该工程以来,我县共举办家政、缝纫、计算机、电子维修、汽车驾驶、餐饮服务等工种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689人,结业学员3352人,其中已通过职业介绍就业或自主择业实现转移学员3150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3.97%,推动了垫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的上、留得住、扎得稳的多层次人才。短暂的几个月,在已结业的学员中就有38人担任了村社干部,139人晋升了技术职称,39人担任了工厂或企业项目主管或业务经理。 
三、培训采取措施 
为真正有效地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县立足变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为现实的经济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中长期转移培训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我县成立以县委副书记杨树成同志为组长的垫江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垫江委办字[2004]6号)和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垫江委办字[2004]37号)以及垫江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垫农业发[2004]67号)。积极争取财政、教育、广电、建委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制定实施方案,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把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以县阳光办名义在《今日垫江》和垫江电视台发布了申报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公告和各培训基地的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各乡镇也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村、社明确信息联络员,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四级联动、组织有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网络。 
2、建立联席会议制。联席会议制由县农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委、县科委、县建委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联席会议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市委和县委有关方针政策,审议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重大事项,指导、监督各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并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各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开展。 
3、广泛宣传发动培训。我县通过在电视台、《今日垫江》通讯社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栏,召开动员大会26场次、散发宣传资料10万份、张贴横幅标语160幅、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宣传月和农业科技大赶集25次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广大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身怀一技之长闯天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全社会营造出了一个“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积极宣传报道农民工培训的方针、政策、渠道、信息和各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经验及做法,宣传先进典型。各培训基地也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抓住机遇、提升形象、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重大举措,充分利用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调动、吸引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招生工作。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真正做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网络新闻多的良好局面,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4、抓好引导培训。以开展农村党员“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药经营换证培训、农民执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农村新技术推广现场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引导性培训,共完成引导性培训人员58000人。其中开展农村党员“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药经营换证培训、农民执业技术教育培训共计4500余人次;利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开展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等多形式培训干部群众21500多人;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教育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对广大农民工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公民道德规范、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30000多人,有效增强了农民工择业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培训,消除了固守土地,温饱即安的狭隘思想和除旧观念,克服了“故土难离”的消极畏难情绪,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扫清了思想障碍。 
5、确保培训质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一是对各培训单位的培训人数、培训内容、培训工种、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收费标准、学员补助、教学质量、就业去向、学员结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和稳定就业情况以及工资水平等培训情况和效果应进行阶段性的督促和评估,实行组织培训、转岗就业全程质量跟踪,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根据《垫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培训基地每月20日前必须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进行一汇报、一通报制度,将本月的培训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真实有效的汇总,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和考核,坚决防止培训工作走过场,真正把质量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三是各培训基地必须保证有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技术职称的固定授课教师进行授课和技能操作,如发现培训环境对学员造成安全隐患以及培训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责令各培训基地在5日内必须改正;四是各培训单位必须有完善的如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人员责任制、学员上课纪律要求等制度,以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到位,教师和学员按时授课和上课,不得早退和无故缺席,特别是必须不折不扣地保证学员培训时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并重。五是各培训单位在组织考试时,必须提前3天通知县阳光工程办,以便对各培训基地组织学员结业考试进行监督检查;学员必须持有效身份证参考,如发现代考和缺考,视为违纪,取消考试资格。六是经考核合格的学员由各培训基地颁发《结业证书》;根据自愿原则,做好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防止和纠正各种强制农民参加有偿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错误做法;对国家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考核程序要求,对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办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向每位学员只收取工本费20元。 
6、整合培训资源。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率为中心,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培训模式和方法。一是“订单培训”。充分发挥基地长期办学贴近农村、劳动力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如益农学校同万邦清洁公司、海裕大酒店等建立了长期的培训用工关系,已培训农民工近300人;二是“校企联办”。由企业出资、派教师、出实习场地和设备,农广校提供培训场地和人员组织,共同为企业培训输出合格员工,走出一条“企业搭台,学校唱戏,学校发展,企业发财”的农民转移培训新路子;三是“涉外培训”。利用垫江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的“涉外培训基地”,积极拓展涉外劳务输出培训;四是“委托培训”。发挥垫江益农学校同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为企业委培家政服务员、采石工、巢丝工等岗位培训。五是“定向培训”。如垫江益农学校、重庆市建设岗位培训中心垫江分站等培训基地依托酒店和建筑公司,举办了针对性较强的餐饮服务员、建筑用工等岗位培训。六是“定点培训”。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依托,开展定点就近就地培训转移。七是“项目培训”。我们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同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项目培训相结合,如对“渝黄一号”基地农民工的培训,基本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目前,全县紧紧围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形成了农村连基地,基地连学校,学校连企业、连市场的“组织+培训+输出”的链式网络。 
7、推行农民工劳动预备制度。各培训基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筹规划了本基地的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按阶段组织实施,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一是培训计划科学合理,便于实施。二是各培训基地建立劳动力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三是大力鼓励今年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支持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从事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对用人单位因特殊需要招用技术性较强,但尚未参加培训的特殊职业(工种)的人员,各培训基地采取先招收,后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后再上岗。五是做好市场用工预测,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我们利用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服务中介机构、农业信息网、垫江县驻外办事处、重庆市渝农劳务输出公司等为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开展对工、商、运、建、服等行业的调查,以获取的信息和调查结果为依据,制订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的规划及开展培训的专业和
8、畅通输出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在组织,重点在培训,难点在就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畅通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渠道,是实现有序转移的关键。一是各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劳动力市场的对接,把培训与就业引导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招生、培训、管理、就业、维权“五自主”融为一体,做到了“合格一个,输送一个,就业一个”。二是我县正在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岗位培训媒体资源库、城镇用工信息库和就业跟踪资料库等,探索组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化,鼓励部门、单位和社会组建专业劳务输出机构和劳务开发公司,加强劳务输出网络建设,规范劳务市场管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三是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为重点,积极引导和鼓励培训基地与劳务输出(派遣)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培训与输出互动,促进学员就业转移,推进农民工培训就业一体化。四是,我县在与市、县多家职介所合作的同时,还在上海、广州、厦门、十堰、昆明等地各设一个办事服务机构,专门为劳务输出牵线搭桥;充分利用市县间联手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重庆市渝农劳务公司等搭建的信息平台,建立了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垫江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信息网络,开展学员招收、就业信息发布和介绍就业,为广大务工人员及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劳务信息,促使劳动力和信息的高效对接。总之,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密切合作,主动配合并发挥各自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就业的一条龙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培训制度,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9、加强经费管理。我县将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其他规定,严格支出时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务监督,建立支出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以直接降低和减少不必要的项目开支,保证经费用于培训工作中最需要的地方,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县对各培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创造直接给受培农民发放培训补助“代金券”的模式,加强对培训单位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直接受益。目前我县承担8000人培训任务,重庆市财政局安排的培训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农民学员的学费,补助标准按培训费30%执行,直接给学员发放培训“代金券”。具体办法是:各培训基地于开学后3日内,将重庆市垫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学员基本情况表一式二份报县阳光工程办,县阳光工程办会同县财政局到定点培训基地核实并将“培训代金券”发放给学员。学员结业前在“培训代金券”背面签名后交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15日内,培训机构将申请财政补助资金的报告、重庆市垫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学员基本情况表、学员缴纳的“培训代金券”、当期培训工作总结,包县阳光办审核后签署意见,送县财政局复核后拨付资金。各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财政奖励资金,应于每年1月将申请培训奖励资金的报告、就业一年以上学员的花名册(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址、参训时间及专业、就业时间及单位、工种、联系方式等)、就业单位证明或相关部门的证明,报县阳光工程办组织按规定抽查考核后签署意见,送县财政局复核后按培训并实现就业的人数50元/人拨付奖励资金。 
四、培训存在问题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县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有相当部分在家农民思想保守,不愿参加技能培训,导致各培训基地生源较差。 
2、农民的技能差,素质低,接受科技知识、技能缓慢,就业能力弱。 
3、县、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经费均未落实,培训工作开展较困难。 
4、劳动力市场体系与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缓慢,劳动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 
6、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乏长效机制,司法维权的问题急需解决。 
7、农村非农产业对富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农民对跨省和涉外务工尚有顾虑。 
8、培训和就业费用较高,项目补贴经费相对太少,难以调动农民参加培训就业的极积性。 
9、国家用工制度不规范,企业对培训和持证上岗要求不严格。 
五、下步工作安排 
2004年上半年我县虽然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培训促就业”为主要抓手,重点督促培训机构按订单培训,并为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学员做好服务工作。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创建劳务市场,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将这方面的工作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树立现代理念利用现代手段创建垫江乃至更大范围的集信息、培训、组织、服务等为一体的劳务交易市场。不断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道德品质培养,切实做到不培训的不输出、培训不合格的不输出、有劣迹行为的不输出、手续不健全的不输出,逐步树立垫江劳动力的品牌形象。 
2、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争取国家、市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信息网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确保农民能出去、能赚钱、能安全。实行区域一体化管理,逐步将城镇下岗待业人员纳入劳务输出统一管理,建档登记,分类推进。 
3、建立相关法规,出台扶持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新兴的、有待规范的产业,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势头强劲,但在运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较多。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诸如激励政策,企业使用农民工政策等,规范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权利和义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健康发展。 
4、培育特色,创立劳务输出品牌。劳动力转移工种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市场竞争激烈。通过调查分析,找准劳务市场的趋热工种和本地外出就业者的意向岗位,结合自身的培训优势,主攻1-2个优势专业,创办特色专业,规范服务行为,推行信誉服务,建立相应的特色培训基地,实行劳务输出全过程跟踪服务。 
5、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在培训和输出的范围上、数量上、质量上、竞争力上、组织上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不但要研究向市、县内转移的问题,而且还要考察学习外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向上海、北京、广东、云南等地区转移的问题,向国外输出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又繁重的系统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我们决心按照农业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的指导下,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完善网络,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进一步开拓垫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更多

培训文摘

培训网-农民素质培训新机制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