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培训文摘下一页 管理培训:成功经理核心能力培训

关于上海“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寇建平 陈肖安

2006年1月12日—13日,我们对上海“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听取了上海市农委及其所属南汇、松江区农委关于“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调研了南汇、松江区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当地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座谈,察看了“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现场、示范基地及相关培训管理制度、文件等。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专业农民”是指以农为主,具有发展潜力,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民。自2005年起,每年计划培育“专业农民”1万人;每一“专业农民”辐射10户农户,使10 万农户受益。实施的重点为中、远郊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县。2005年,上海郊区10个区县共计培训“专业农民”11600余人,市财政投入580万元。

此次,我们调研和考察了南汇和松江两区的“专业农民”培训工作。其中:

(一)南汇区 2005年,该区开设《西甜瓜》、《水蜜桃》《水稻》、《蔬菜》、《畜禽》、《食用菌》、《农机》等培训专业8个,共计培训“专业农民”1818人,基本按要求颁发了“专业农民”培训证书。资金投入:每培训一名“专业农民”市财政补贴400元,项目总投入72.72万元。

(二)松江区 2005年,该区开设《粮食》、《蔬菜》、《花卉林果》、《经营管理》、《农机》等培训专业5个,共计培训“专业农民”1617人,也按要求颁发了“专业农民”培训证书。资金投入:每培训一名“专业农民”市财政补贴400元,项目总投入64.6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为确保“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上海市均在市和下属区县一级成立由农业科教部门牵头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推进小组。逐步形成了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南汇和松江两区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管理,区、镇两级将“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的考核范畴。与此同时,区镇两级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营管理、成人学校和专业农业合作组织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较完善的组织培训网络,确保各项任务逐一落实。

(二)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培训方案 为确保“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顺利实施,南汇和松江两区均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抓落实,严格标准,规范运作,为保证“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严把“专业农民”选定关。为确保“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的执行,南汇和松江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对“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生产规模、有一定专业基础,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本地农民”,采取自愿报名、村委推荐、镇级选定相结合的方式,区农业部门审核,公示通过后确定为“专业农民”,并且建立了“专业农民”信息档案。“专业农民”以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和农场生产骨干为主体。

二是围绕培训目标,严把培训质量关。(1)严把课时关:一般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入户指导不少于5次。(2)严把教师关:各培训机构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在选择教师时严格按照“土洋”结合的方法将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专业大户、协会会员选送到教学岗位上来。(3)严把讲课内容关:紧贴“科学、生态、高效”的目标,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培训要求、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基本上采取多媒体形式上课,部分采用远程教育。(4)严把科技入户指导关:科技入户指导力争做到与关键农时相衔接,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方式,有到农户田间一对一指导,有组织学员到外镇、外区参观考察,有到基地看现场、看示范,再结合自身情况提出问题,科技人员现场答疑等形式等,深受“专业农民”欢迎。

三是围绕项目实施目标,抓好辐射带动关。“专业农民”通过培训基本掌握了一门专业知识,将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分发技术资料或利用示范田示范等形式传授给周边农民,力争做到学一人、带一片、富一方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南汇区2005年共培训“专业农民”1818名,辐射带动16000多名农民共同学知识、学技术。

(三)定期组织交流,加强动态管理。一是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和交流会,组织、协调解决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落实项目进展情况。二是加强动态管理。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建立培训台帐制度,加强对培训完成进度和质量检查督促,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组织自查验收和考核评估。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为培训学校添置远程教育设备以及购置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对培训项目的进展、获证情况等实现信息化管理,并方便农民上网了解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和开班时间等信息。

三、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经过项目培训,“专业农民”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和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农业新科技的骨干。如:南汇区大团镇柴场草菇种植户唐文国,通过参加食用菌专业培训和现场参观考察后,立即增加投入,扩大了生产规模,从现有的草菇菇房28间增加到38间。航头镇制菌种专业户范贤权通过培训从现在单一的制菌种扩展到种植,并已租赁30亩进行栽培。松江区有近500名“专业农民”获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中级证书,103名取得农业机械驾驶证。

(二)农产品质量、品质和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005年是南汇区水稻稻飞虱危害相当严重的年份,由于培训项目的实施,指导及时和防治方法得当,该区“专业农民”的水稻田基本没有出现枯死,其稻米的质量、品质、效益和普通农户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又如:“专业农民”陈建平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三剂(底质稳定剂、水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亩产700公斤,比周边农户增产了30%以上。据松江区调查,经过培训的“专业农民”绝大多数都比普通农民年收入提高2500元,年增长率10%以上。上述该区参加农机培训的103名“专业农民”,年收入增加51.5万元。该区佘山镇姚雪明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者中级培训后,探索一套生态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管理模式,并运用所学知识,带动佘山农民在生产经营、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作出新的调整。类似事例陆续涌现,成为“专业农民”培训最生动、最新鲜的教材。

(三)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 “专业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为农业科技人员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年轻科技人员的作用,在集中授课和入户指导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年轻科技人员。为使他们既能胜任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又能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每次培训、指导前,有主讲教师对年轻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年轻科技人员通过对作物全过程的培训和入户指导,不仅帮助农民增长了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特别是年轻科技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四)科教兴农的氛围在农村中悄然形成 “专业农民”培训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上海市2005年共培训“专业农民”1万余名,辐射带动了10万余名农民共同学知识、学技术。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辐射带动农民远不至这些,专心致志从业的人多了,使一批“专业农民”具备了科技致富的能力,率先成为科技致富的典型和榜样,学知识、学技能在上海郊区农村已成为一种时尚,科教兴农的氛围在农村中悄然形成。南汇区老港、航头等镇的水稻“专业农民”,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的学习,以及先后两次到水稻强化栽培示范点的观摩,决定明年带领周边农民一起推广应用这门新技术。

四、启示及建议

(一)上海市“专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值得借鉴 从总体上看,上海市“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在市、区农委指导和相关专业单位、全体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实施情况良好、有序。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依靠三级农业推广服务网络,或专业农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与指导农民;另一方面是依靠各专业单位强大的技术单位队伍,开展有效的培训和指导。这样,既保证组织工作的到位,又确保培训的质量。二是坚持入户指导形式的多元化。采取到农户田间一对一指导,组织学员到外镇、外区考察新技术、新品种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到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坚持培训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培训工作推进小组和培训实施单位,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和相互协作的原则,建立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制度,对项目组织单位、实施单位、培训教师、指导教师和专业农民等进行全过程的控制,确保项目每个环节正常运转。

(二)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目前,从上海乃至全国看,相当部分县及其以下培训单位的基础设施与培训能力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任务仍不适应。各地应采取有力措施,对这些培训单位增加必要的投资,购置必要的仪器与设备,使其具有较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当然,培训基地的建设应多种多样,不一定都要建在培训机构。同时,各培训单位也要以改革的精神,尽快将培训基地建成开放、灵活、多样化的培训网络,逐步形成以培训为主,推广、咨询与信息服务四种功能齐全的培训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更多

培训文摘

培训网-劳动力转移培训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