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为政第二1 论语新解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孔子这段话的大意是: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有所建树,四十岁时不受任何迷惑,五十岁时能够了解天命,六十岁时能够领悟不同的声音,到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了,言行没有出轨的地方。

作者之所以借用孔子的这段话,很显然是告诉人们,圣人惟有通过学习才能度过简单而又不平凡一生,何况其他人等。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修德立身。这与《学而第一》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呼应。

其次要讲究孝道,因为古代崇尚以孝治天下。作者用孔子与弟子及他人的四段对话,从“立身”、“修德”、“精神”、“态度”四个方面对为政者的孝道进行了阐述。

立身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481年,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本段的大意是:一天,孟懿子来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后来樊迟在给孔子驾车的时候,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作儿女的要按礼节服侍他们。当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

这段前后三人的分别对话绝不是孟懿子遵父命最初向孔子学习礼仪的时候,因为公元前518年樊迟还没有出生,也绝不是在堕三都之后,因为堕三都因孟孙氏反对而失败,孔子与孟孙氏关系紧张,并由此成为其周游列国的原因之一。樊迟为孔子驾车,说明是在孔子任中都宰至鲁大司寇摄相期间,此时孟懿子父亲早已去世,孟懿子已是鲁国大夫,向孔子请教孝道,可谓别有用心。孔子也非常机智地回答了两个字:无违。孟懿子碍于面子也不好深问,就走了。但孔子又不想就此结束,因为他对“三桓”专权,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很想婉转地教育他们为人处事要符合礼制,特别是作为鲁国大夫,对待君主更应该尽心尽力地服事。于是就在樊迟为其驾车之际重复了孟懿子问孝的过程。其实樊迟也不明白老师“无违”二字的含义,就要求老师讲明白一点。于是孔子回答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结过怎样,很明显,樊迟肯定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老师的答案传到孟懿子耳朵里,这也是孔子所企望的结果。《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这样写道: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为政第二3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