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培训网-论语孟子古代汉语词类活用问题 论语学习辅导 论语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论语》导读

骞叔

    《论语》是经典中我读得较多的一本。《论语》的文字简要浅显,而思想丰富深邃;历来的研究者又有许多不同的注释和解读。读《论语》的困难之一,就在如何把握其原意。

  为了力求把握原意,我努力从《论语》找解答,从当时环境求理解。

  《论语》第一章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字不难懂,但内涵深邃。怎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又为什么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君子了呢?我从《论语》中找到回答。《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说,君子一切立足于要求自己。《论语》又有:“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季氏》)“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反复说明,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无能;真正可怕的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的无能。

  孔子又说:“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把握天命,就可以得到天的了解和承认;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符合天命要求的,就谁也否定不了;一切讥笑、中伤和打击都奈何不了他。

  孔子这样讲,也是讲他自己的体会。孔子一生就是不为人所知。他周游列国,常遭冷遇,不为当权者所知所用;他的行为,也常被人讥笑,不为普通百姓所了解。孔子的有的弟子想不通,问:“为什么人们不了解夫子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只求努力学习,以求把握天命。人们的不了解,当权者的冷遇和一些人的讥笑,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弘道行仁的决心和努力。

  《论语》上这些内容和孔子自身的经历,揭示了“人不知而不愠”丰富的、深刻的内涵。它建立在“求诸己”的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又反映出对于自己信仰追求的坚定信念。能有这两点,岂不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又哪里还会为不为人知而恼怒呢? 

  再说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论语》。樊迟请学稼章,曾被批评为轻视劳动。如果从当时的环境来思考,就会发现,孔子不教弟子学种菜种粮,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状况对教育的需要。在当时小农生产的条件下,生产知识都由父辈口传身教,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生产知识的教育是在近代机器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才兴起的。所以,要尽可能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论语》的原意;而不要直接用现代的思想去解释。在其他一些问题上,离开当时的环境,直接用现代思想来解读《论语》的现象,也常常可以见到,如用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性解读“君子不器”,用“智商”的高下解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些意见本身未必不对,而且有的也有一定的意义,但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不可能这样想;它只是作者的思想,不是对孔子思想的解释。用现代思想作新的阐释,赋予《论语》和孔子思想现代精神,是必要的。但首先要尽量准确地理解原意,在这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阐发其现代意义。读书的时候我尽量这样做,写作的时候也努力这样做,也可以说,更加注意这样做。尽可能帮助读者准确地了解经典的原意,不把自己的见解混同于对经典原意的介绍,是我所遵循的一个原则。

  对于《论语》,古今都有许多不同注释和解读。对于这些,我的态度是有所取舍而不轻易言错。那么多的意见,当然不可能没有错。但我以为不可轻易言错。各种意见、各种解读,都有它的背景和作者的苦心孤诣。用《论语》的一句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论善与不善,对与错,都可给我们启发。尤其其中一些有影响的意见,已经成为学术史、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多少年来人们就是根据它们来理解《论语》和孔子,更值得认真研读、领会,是不能用简单地宣布它为错误的态度来对待的。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记得一个冬天,有一位台湾学生来访。交谈中他说起初次来北京的感受,说这次有一大收获,今天才懂得了什么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给我以启发,原来要理解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也离不开生活经验。当然,要更深入理解,就更需要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了。这也成为我以后读《论语》时多加注意的一点。 

下一篇:“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